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在马桥镇梓洞村就有这样一个文明家庭,丈夫叫朱波龙,妻子叫雷娟媛,两人结婚后上敬老人,下教幼子,用毕生所学服务乡村。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来到梓洞村朱波龙家,一栋俭朴的单层楼房映入眼帘,门口悬挂的一对大红灯笼就是房子唯一的装饰。走进朱波龙家,满屋子的家庭合照让这个家格外温馨。正值饭点,一家人在厨房准备午饭,丈夫烧火,妻子炒菜,老人洗菜,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谈起处理婆媳关系的秘诀,雷娟媛也有点不好意思。
朱波龙的妻子 雷娟媛:刚开始小孩子小的时候也没有觉得,年轻嘛,就会有一点点,现在小孩子长大了,因为觉得要给他们做个好榜样,像我爸爸妈妈给我也是很好的榜样,所以我就向他们学习。
今年41岁的朱波龙与妻子是青梅竹马,由于两人的父亲是世交,所以尽管一个在汝城县马桥镇,一个在资兴市黄草镇,两人从小交往还算密切,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便顺理成章走到了一起,迄今已共同走过17个春秋。一路走来,历经风雨,始终恩爱如初,是当地有名的恩爱夫妻。
马桥镇梓洞村村民 朱波龙:我欣赏她包容,因为我偶尔也会有生活上的不顺,或者有其他的矛盾事情,但是她不管怎么样都会支持我。
妻子 雷娟媛:我觉得他上进,性格好,对父母也好,反正在我眼里他就是最好的。
梓洞村位于马桥镇北部,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村,距县城31公里,驱车至县城需要一个多小时,村民看病就医十分不便。而朱波龙的父亲作为村里唯一的乡村医生,在2014年不幸罹患肺癌离世。同为医学专业毕业的夫妻俩毅然回村接过老父亲的担子,夫唱妇随,把村卫生室打理得井井有条。
丈夫 朱波龙:当然在大城市收入是很高,像我们在农村收入是微薄的,但是我对收入这一方面看得很淡,对自己这份事业的热爱看的最重要。
妻子 雷娟媛:我也是很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在这里十多年走乡串户的,感觉这里的人都好纯朴,好热心的那种,所以慢慢地就喜欢上了,再加上他喜欢的我也喜欢。
为更好地带动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夫妻俩还成立了“汝城县马桥镇绿然苡米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种植,让家乡的特产“薏仁米”走出了大山,带领家乡人民增产增收。
丈夫 朱波龙:因为当时这个薏仁米是我们马桥的特产,原先都是些农户散种,没有统一种植,统一管理销售这些,他们都是零星散种量不大,就是种植多了销售不出去,后来我就琢磨,成立一个合作社,把它规模种植,统一管理,我去找销路,这个事情也有一些效果了,农民收入提高了,薏仁米价值也翻倍了,销量也多了很多了。
与此同时,夫妻俩还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响应政府号召,参加由社会公益组织开展的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在夫妻俩的影响下,3个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情礼貌,尊老孝长,好学上进的好习惯。朱波龙家庭也在2019年获得了“郴州市市级五好家庭”和“汝城县最美家庭”的荣誉称号。
丈夫 朱波龙:从上一辈传承下来的,我们应该要传承下去,反正他们看着我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所以我们是他们的榜样。
责编:何慧
来源:汝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勿忘!这些数字,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
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关于越南,一图了解→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总书记上海行|记者手记: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
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