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近年来,极少发布的“高温红色预警”,它的发布引发了广泛关注。毕竟,湖南上次发布省级高温红色预警还是五年前,2017年7月25日。
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依据是什么?代表着什么样的天气格局?今年气候是否反常?后期天气趋势及指导意见有哪些?
“未来24小时有30个及以上县市区出现最高气温≥39℃,其中至少1个县市区最高气温≥40℃。”是高温红色预警发布标准。即高温强度大,且覆盖面广。
2、今年以来湖南的高温形势如何?同期对比是否为气候异常?
据湖南省气候中心监测,今年以来(截至7月26日,下同),全省高温日数达17.3天,较常年同期(11.2天)偏多6.1天。
尤其是7月份以来,共出现2轮大范围高温天气(7月8日至16日、7月20日至今仍在持续),湖南省平均高温日数达14.4天,较常年同期偏多6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历史同期前三位分别为2013年16.7天、1971年16.1天、1978年14.9天。
7月26日全省高温达到今年以来最强,辰溪、安化、祁阳、永兴、衡阳市区、资兴市、桃源县7个国家站10个县市区日最高气温超过40℃,辰溪为全省最高,达40.6℃;蓝山39.3℃破日最高气温历史极值,永兴40.5℃平日最高气温历史极值。
随着全球变暖,近十年来的同期(即截止到7月26日),有8年湖南省的日最高气温最大值达40℃以上,今年的40.6℃为第3高值(次于2017年41.6℃、2016年的40.8℃)。
3、今年为什么这么热?
“今年特别热”是很多湖南群众的感受。以7月为例,高温属实有些“霸屏”。从7月8日开始,湖南转为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于是大范围的晴热高温模式开启,期间在17日至19日受降雨过程的影响,高温短暂缓解,其余时段均为高温天气。
细究原因,还是——副热带高压。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明显的面积扩张、强度变强的变化趋势。副热带高压就像一个往下压的庞大的锅盖,它的强度越强,持续稳定控制的时间越长,“锅盖”效应也越明显:一是高压区内盛行的下沉气流导致万里晴空,日照强烈,加上夏至节气以后昼长夜短,日照时间更长,所以升温迅速;二是下沉气流导致空气压缩,绝热增温效应会加剧高温;三是风力小,但南风吹来的是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湿度大,热量难以散发出去,因而人的体感温度会比实际的更高,令人闷热感十足;四是连晴高温使得地面吸收的热量不断积累,高温日复一日增强。
4、后期天气形势?
高温将有所缓解!27日晚至29日白天,副高减弱,受低层切变影响,湘西、湘北降水逐渐发展,湘西北局地有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29日晚开始副高加强西伸,全省以晴天间多云天气为主,有分散性降水。全省再次出现高温红色预警的可能性不高。
5、气象专家建议
责编:李彤
来源:湖南天气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勿忘!这些数字,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
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关于越南,一图了解→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总书记上海行|记者手记: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
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