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暖水镇巷头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收到了一封来自村民易文芳的感谢信。易文芳说,这是她心里一直想做的一件事,一定要亲手交到村里面。
“感谢党和人民政府对我们贫困户的热情帮助和温暖关怀,感谢扶贫干部为我们日夜操劳!在你们的辛苦付出下,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住房及温饱问题,生活每天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封朴实无华的感谢信,字里行间体现了贫困户对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以及对驻村工作队的认可和赞誉,饱含着朴实而真挚的情感。
暖水镇巷头村村民 易文芳:我从读书到工作,也享受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雨露计划这些,让我顺利地毕业,工作上也帮助了很多,现在我能做到的也太少,可以回报党和政府的也太少,所以我就想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
写信的人,是暖水镇巷头村十横组贫困户易仁芳的女儿易文芳。曾经居住的十横组地处深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
暖水镇巷头村村民 易文芳:之前住在老十横家里,家里交通非常地不方便,我们每次回家走山路都要走一个多小时,山间的小路非常地陡峭,山上非常多石头,旁边有一条小溪,每次往旁边过都会担心爸妈,担心他们的安全。
靠着国家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6年,她家与同村19户贫困户一起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地方,全部搬迁到生活、交通便利的暖水新城安置点。现在的易文芳家不仅住上了新房子。父母在产业奖补、小额信贷等政策的资金扶持下种植生姜12亩,自己毕业后在医院工作月薪有两千多,全家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生活相较以往有了明显改善,彻彻底底地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踏踏实实地走在了奔小康的路上。搬离大山,贫困户能做些什么呢?为了让贫困户能有工作,防止返贫,白泥坳村今年六月投资30多万元,将白泥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原架空层进行改造、装修,引进外资企业开办扶贫车间。
白泥坳扶贫车间负责人 黄文魁:我们公司当时也有继续扩大生产的需求,双方接触一拍即合,村里面也积极配合这项需求,短短在三个礼拜里面,就完成了车间的所有建设跟装修,让我们可以顺利地投产。
暖水镇白泥坳村支部书记 蒋剑刚:我们白泥坳村在4月份分两个批次,送了三十多位贫困户到百绿康公司三星工业园区进行技术培训。
白泥坳扶贫车间共建有三条生产线,预计今年内可达到年产体温计360万支,血压计20万台,血糖仪、雾化器等医疗保健器械约100万台,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扶贫岗位120个,一年增收可达3万元以上。
白泥坳村民 张艳雄:一百多块钱一天,让我们解决了资金问题,又可以照顾小孩和老人家,这是非常高兴的,要感谢镇里的领导。
车间有了,岗位也有了,在政府的支持下,农民们参加岗前培训,转型为新产业工人,做到了让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
暖水镇副镇长 李素云:我们暖水镇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大干八个月打赢四大战的号召,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每个村引进各类扶贫车间,吸纳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提高群众的收入,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据了解,暖水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本地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深度融合,引入扶贫车间20间,建设扶贫产业基地21个,为当地群众铺平了致富路,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就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搭上奔小康的快车。
责编:何慧
来源:汝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勿忘!这些数字,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
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关于越南,一图了解→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总书记上海行|记者手记: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
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