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即可致命!医生紧急提醒→
2023-06-16 08:58:46          来源:央视网、宁波晚报、广州日报、台州市场监管等 | 编辑:何慧 |         
夏季很多人爱吃海螺

但吃的时候要注意

有种螺长得跟螺蛳很像

其毒素可致命

它叫织纹螺



女子吃了两大捧这种螺

心跳骤停



宁波的张女士今年51岁,从事海边养殖行业,经常能接触到各海螺。6月4日早上,张女士从塘中捞起大量海螺,煮着吃了。


图源:台州市场监管。


“我之前也吃过几颗,没出什么事儿,所以这次就多捞了些。”张女士回忆道,因海螺味道鲜美,两大捧海螺一会儿就被她一个人吃完了。没想到吃完1小时后,她就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口部周围以及舌部逐渐麻木。


家里人见状,急忙将她送到医院。得知张女士食用过自行捞捕的海螺,结合其症状考虑为中毒,急诊科医生立即启动急诊洗胃操作,以减少毒素吸收。


在洗胃过程中,张女士出现血氧饱和度急速下降,随后还出现了心跳骤停,医护人员赶紧进行抢救。经过9分钟的心肺复苏后,张女士转入ICU病房进一步治疗。


一颗织纹螺就可能致死

没有特效解毒药



在ICU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家属提供的照片,医生明确了张女士食用的是割香螺,也叫织纹螺、海丝螺或白螺。其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加热、盐腌、暴晒等加工方式均无法将毒性破坏分解,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可能致人于死地。


患者家属提供的割香螺照片。


经过数小时的抢救,张女士的症状得到了改善,目前已经完全清醒,准备转入普通病房。


浙江省宁海县第一医院ICU陈启江主任介绍,麻痹性贝类毒素没有特效解毒药,中毒者主要呈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


陈启江提醒,每年都有因食用割香螺引发生命危险的患者,一旦发生误食,一定要及时就医,越早治疗抢救成功率越高。


什么是织纹螺?

该如何辨别?



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螺身细长,形似圆锥体,尾部较尖且细长,整体长1厘米左右、宽0.5厘米左右,螺肉呈淡黄色。



其所含有的毒素大约0.5毫克就会致人死亡。并且,靠家庭加热烹调不但不会起到“去毒”的作用,反而还会增加中毒风险。


每年的4月—9月是织纹螺的旺汛期,也是织纹螺毒性最强的时期。一旦误食,出现中毒症状,患者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最好能带上“肇事螺”,以便医生尽快确认致病毒素。


目前市场上禁止售卖织纹螺,此前已有多起因售卖织纹螺被判刑的案例,国家原卫生部2012年公告(2012年第13号)中就明令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消费者若发现市场中有人售卖织纹螺,应当及时拨打12315或12345进行投诉举报。


夏季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一定要提高警惕

避免误食! 






责编:何慧

来源:央视网、宁波晚报、广州日报、台州市场监管等

热点
政务要闻
专栏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