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恢复耕地项目结“金果”
2023-11-29 17:11:25          来源:汝城县国土局 | 编辑:何慧 | 作者:曾波         


近日,走进井坡镇浆塘村,连绵起伏的小山头上,一片片小黄姜绿意盎然,村民们忙着采收、清洗、搬运、装车,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今年我承包的50余亩旱地都是恢复耕地的地块,非常适合种植小黄姜。"据曹祖德介绍,以前这块地荒芜多年,无人问津,随着耕地恢复工作逐步推进,这片被撂荒耕地如今得以改头换面。

"改造成旱地能如何利用?改造后政府会不会不管了?"起初面对自家2亩撂荒地,村民黄宁生忧心忡忡。镇村干部了解情况后,迅速组织"三支队伍"召开屋场会,面对面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土地流转有收入、闲暇时间还可以在地里务工,一天也能有百来块。"村支书一一耐心解答,账理清楚后,黄宁生心头的疙瘩也就解开了。

"黄宁生他家有2亩多地,土地流转费用合计400元,施工前款项直接打卡到账。"浆塘村支部书记朱忙辉印象深刻。就这样,黄宁生带头签下了协议,成了村里头第一批支持找回耕地的村民。

荒地变良田,是井坡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推进耕地恢复的一个缩影,在黄岭矿山也有百余亩土地完成复垦。

"以前开矿把这座山搞的满目疮痍,看着心里真不是滋味,今年种上的棉花开始收获,棉絮颗颗饱满。"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地上务工的黄大娘笑容满面。

为确保复垦耕地应种尽种,防止耕地撂荒,井坡镇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开路人"作用。人大代表走访周边村组,结合耕种地劳动力欠缺、复耕复种条件不便利、地块小开垦不划算等实际问题,人大代表张婷婷建议由专业合作社牵头,采用统一耕种的方式在113亩矿山复垦耕地上种植棉花,不仅仅能维护生态平衡,还能带动周边三个村组的村民增加收入。

"通过科技特派员的指导,4月初选择湘x1251的棉花品种种植。现在正值收获期,每天都有10余人在棉花地里劳作,预计每亩产量达260余斤,亩产值达1300余元。"合作社负责人欧文清说道。

近年来井坡镇因地制宜,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结合井坡镇依山傍水、土壤环境优良、腐殖质含量高的独特自然优势,将闲置的工矿用地、林地、茶园、荒地"整形"改造,恢复耕地地块101个共计700余亩,吸引种植大户盘活土地种植小黄姜、棉花、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把荒地打造成群众致富增收的"希望田"。

责编:何慧

来源:汝城县国土局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热点
政务要闻
专栏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