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英:躬耕瑶乡绽芳华
2024-01-05 10:56:49          来源:汝城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钟娟 | 作者:夏玉成、何宁飞         

瑶乡人大代表朱凤英扎根基层,大力发展产业,带领百姓开辟致富之路,实现了小村庄大变化的美好愿景。


       初冬时节,阳光正好,汝城县延寿瑶族乡九如瑶族村悦展服装厂内,人头攒动,机车欢鸣,一派繁忙景象。“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我们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家庭,又不耽误赚钱。”村民何贵如笑得合不拢嘴。

悦展服装厂项目是村党支部书记朱凤英推动落地的,也是她当选省十四届人大代表后带给村民的首份惠民大礼。“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只要有利于老百姓的事业,我们都要敢闯敢试,广阔农村也能干出一番新天地!”朱凤英说。


“走”出来的议案
延寿瑶族乡地处罗霄山脉南麓大山,九如村更是远离集镇。村里发展步履维艰。村民依托传统种植,广种薄收,增收渠道单一,集体经济也近乎空白。2017年11月,朱凤英当选县十七届人大代表,不久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和1300名瑶族群众期盼的目光,她勇挑重担。上任伊始,她花费几个月时间,率村支两委干部走遍了所有自然村落和家庭,面对面了解群众的发展意愿、意见诉求,一条条记在本子上。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的关键。经过综合梳理研判,并实地考察其他乡镇,她发现,“出行难”问题不仅是九如村,也是全县边远乡镇群众反映强烈的难题之一,存在城乡公交线路少、覆盖范围小、配套设施差等问题。朱凤英多次利用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机会建言献策,在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她与其他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和管理的议案。该议案被列为当年重点督办议案。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这一议案,于2019年至2020年,对14个乡镇客运站进行了维修改造,新建乡镇公交停靠站(牌)189个和充电站22个,建成201个农村公交站台,新增公交线路5条,里程100多公里,受惠群众增加4万余人。2021年至2022年,全县又增设公交临时停靠点304处,候车亭、线路牌151处,群众“出行难”的状况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1月,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针对储气设施不足、调峰能力差、覆盖范围窄,难以满足全县人民和企业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的问题,朱凤英提交了关于加大对“宜章—沙洲—汝城”天然气支线管道项目政策支持的建议。该建议得到省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相关负责人多次到汝城面商或电话商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省发改委及时协调解决“气化湖南”工程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督促国家管网湖南公司实现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一张网、一个价”,“宜章—沙洲—汝城”项目于10月顺利开工。为助力汝城县打造中国辣椒之城和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应基地,朱凤英提交了关于将汝城县列入国家蔬菜产业集群基地县的建议。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要求县级部门对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指导汝城县繁华食品有限公司按程序申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筹谋民生福祉事
近年来,汝城县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引资活动,朱凤英积极响应,多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和支部、党员会讨论,决定“内求方子外取经”,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远赴广州、东莞等地实地考察,积极向外出创业的老乡宣传返乡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在东莞办企业的村民何冬伟被朱凤英的诚意打动,有了回乡投资办厂的意愿。在乡人大会议期间,朱凤英趁热打铁提出关于支持九如村引进本土籍能人回乡投资办厂的建议。乡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安排工作专班,帮助指导九如村推进投资办厂有关事宜。朱凤英干劲大增,会同村支两委干部与何冬伟及时签订协议,马不停蹄协助其解决企业登记注册、融资、用电、用地报批以及招工等事项。从动工建设到开业投产用时不到3个月,由何冬伟领办的湖南悦展服装厂就红红火火运营了,出现了本文开头热闹一幕。

务工不用去远方,挣钱顾家日子甜。悦展服装厂主营成品服装加工生产销售,可安排300多人就业,依照岗位工种和操作熟练程度,工人月工资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成为该乡富民产业的一面旗帜。

同时,朱凤英还“见缝插针”抓住光伏产业发展机遇,在服装厂顶棚建设了近700平方米的光伏电站,每年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至少6万元。经广泛调研后,她在参加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建议。截至目前,延寿瑶族乡在全县率先实现光伏发电整乡推进,总装机容量达3800千瓦,一个村每年可增收8万元至20万元,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朱凤英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代表开展实地考察、技能培训,跟踪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引领群众发展生姜、辣椒等规模化农业产业,与县农业龙头企业繁华食品公司签订300亩辣椒种植合同,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种植户每亩增收3000元以上。去年,她又发展部分县乡人大代表加入瑶兴种养合作社,集中连片流转50亩土地种植罗汉果。“第一年因为初始投入,成本大些,每亩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第二年就能在4000元以上,到时候就能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干了。”朱凤英说。

朱凤英积极利用国家对少数民族乡镇的扶持政策,不辞劳苦奔赴省市部门单位争资立项,累计争取上级资金1500余万元,为村里实施了水、电、路、讯、房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建设了集党员活动室、会议室、读书室、远程电教室于一体的村民服务中心,村组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安装了30多盏路灯,实现了村庄变整洁、旧貌换新颜的完美蝶变。

脱贫攻坚期间,朱凤英对全村69户困难群众的家庭、务工、教育等情况了然于心,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制定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方案。为了落实好危房改造工作,她每天骑着摩托车在村里奔走,主动当起了房屋建设宣传员、安全员、监督员,村子里23户无房户先后完成新房建设,实现了“安居梦”。


古道热肠救急难
群众利益无小事,枝枝叶叶关民情。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朱凤英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她热心调处村里的“家长里短”,调解民事纠纷不下百起,成了远近闻名的“人民调解员”。

临近的桑坪村朱家三、四组十多名群众找到朱凤英说,由于组里缺少灌溉水源,需要从九如村新屋组水源地引水,但碍于多年前两村村民闹过矛盾,生怕事情陷入僵局。朱凤英了解情况后,当场表示一定会办好这件事。随后,她多次到本村几户涉事群众家中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慢慢解开了“心结”,成功让两村村民放下多年积怨“握手言和”,顺利解决了引水问题,桑坪村十多名群众联名为她送上锦旗。

2021年,脱贫户谭志宏家意外发生火灾,朱凤英带领村里的应急队伍组织扑救,后又发动村民捐款2万多元,将临时安居工作做细致,还争取到3万元救助资金,帮助谭志宏重建家园,消除了“返贫”风险。2022年,得知本村一位村民患上胃癌,一度无钱医治,朱凤英带头慷慨解囊,募捐3万多元,争取到县慈善总会救助金6000元,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朱凤英代表既抓村里富民产业,又体恤老百姓,谁家有事有难,她都会当成自己的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帮在手里。”她的热心事迹多次被媒体报道,乡亲们面对采访镜头纷纷对朱凤英竖起了大拇指。


责编:钟娟

来源:汝城县融媒体中心

热点
政务要闻
专栏
我要报料

  下载APP